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记者手记:古村落保护,他们在行动
发表日期:2015年3月17日      来源:新华网      作者:涂洪长 高洁 张建松

传统村落保护,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记者接触和采访了三位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的积极践行者。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传统村落的保护离不开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更需要观念与制度上的更新。

  冯骥才:七旬老人的田野调查

  多年来,两会时间中的全国政协委员冯骥才渐渐淡化自己的作家身份,转而对传统村落、民间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奔走呼吁。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73岁的冯骥才委员在说到当前传统村落的衰败和保护难题时,难掩深情和忧虑。他说,过去十年里,有90多万的传统村落消失,可能就在开会的一天时间内,100个村庄就没了。

  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联合启动了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工作。目前,已公布三批总数为2555个传统村落。有多年田野调查研究经验的冯骥才觉得,对于传统村落,调查认定是第一步,建立档案是第二步。完成这两步工作后,还要想方设法把它们保护起来。

  从2014年开始,冯骥才带着自己的团队用半年的时间走了100多个村落,为这些地方建档。据冯骥才介绍,这个团队加上志愿者人数还不到1000人,并且调查经费基本靠自筹。

  目前,我国自然村有200多万个,行政村有70多万个,即便只为其中的一部分村落建档,也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冯骥才觉得这项事业是知识分子的责任,希望用这样的行动唤醒全社会的文化自觉意识。

  冯骥才说,如何让老百姓愿意保护自己的村落,唤起他们的文化自觉,这才是第一位的。我们的根在村落里面,有世世代代传承的价值观,有生活准则。这都是很美好的。只是,那是传统农耕社会的产物,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并不认同,而觉得农村生活是落后的、边缘化的。保护传统村落,不能把村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与现代文明隔绝开来。

  张书岩:建起村里的“大观园”

  2009年,张书岩从福建省屏南县旅游局长的位置上退休后,这些年来,他自封的一个头衔却越来越响:屏南耕读文化大观园的“园主”。

  老张的老家,是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闽东屏南县漈头村,村中历代科举人士超过200名,有据可查的“士林硕望”“文魁”“武魁”等牌匾160余面。该村先后被列入历史文化名村和传统村落名录。

  和很多传统村落一样,老张的老家也面临着“空心化”威胁:全村被列入县级文化保护范围的50多座老建筑,有40余座已经人去楼空。为了保护古村风貌和文脉,老张从退休后就开始在村里折腾起了“大观园”—一家民间性质的博物馆。依托从村民手中租来的13座古民居,老张把收集到的6000多件历代大小文(古)物摆满了大小房间。

  5年来,老张基本上把全家积蓄都用在了“大观园”上,在文物收集、古民居修缮和旅游推广等方面先后花了200多万元,“因为财力有限,文物征集只好采取借、租、赠、购等多种形式,有时购买村民的老东西钱凑不齐,只好分期付款。”

  除了钱,老张还有另外一重担忧:“正规博物馆的建设和管理要求很严格,需要专业技术人才,而我只能靠发动家人和村民来帮忙,要面对防火、防鼠、防蚁、防潮等各种压力,现在的状态只能说是硬撑。”

  让老张欣慰的是,这些年的努力没有白费。乡邻们常常主动把一些文物古件送到博物馆来,免费展出;一些返乡青年也投身到古村保护与旅游开发中来,村容村貌逐渐告别脏乱差;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羊年春节期间的参访者就超过了6万人次。

  张安蒙:我的社团,我的村落

  张安蒙是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的秘书长。这是全国唯一的一个以“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命名的社团组织,隶属于国家民委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组织成员有专家学者、政府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在过去十余年间,为勘查寻找分布在我国各地的古村落,张安蒙的足迹遍及全国几十个县上百个村落。

  “走进古村落,就如同走进了人的历史、走进人的哲学世界。”张安蒙说:“遗憾的是,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和开发商对古村落的重视和开发,还仅仅停留在旅游层面,许多无序、急功近利、过度商业化的开发,已经使古村落的历史与文化价值荡然无存。”

  在张安蒙看来,一些地方的古村落保护,缺的并不是钱,“单靠砸钱修假古董,救不了古村落,有时反而适得其反。”他说,古村落是历经数百年时间,经过一代又一代人建筑、修葺,逐渐完善定型的,格局几乎已经到了“多一笔累赘、少一笔不足”的理想境界。但现在一些地方在古村保护与开发中热衷于搞重新规划,那些印在厚厚的彩印本上的规划,很多只考虑政绩需要和旅游开发便利,却很少对古村落的历史和现实负责。

  对于古村落保护,张安蒙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被列入传统村落的是否都符合标准?遗珠之憾怎么补救?国家财政给的钱是否都用到了最困难最需要的地方?手里有了钱就对传统村落大肆“涂脂抹粉”,不断“穿金戴银”,这是必要的保护么?

  “古村落保护的主体是人。这个人从规划设计师到操刀拌灰抹墙的工匠,都需要有一份责任、一份情怀,这也许比职位、学历、技术高低等更重要。”张安蒙说。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