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杂感之一:传统村落应避免转基因式的发展
发表日期:2015年7月16日      来源: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心      作者:李华东

 目前,转基因式的“发展”正堂而皇之地、广泛而深刻地破坏着极其宝贵的传统村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最重要、最核心的任务,应是存续和发挥其作为中华文明基因库、治疗当代文化疾病脐带血的价值和作用。然而,在当前社会畸形观念的裹挟下,无论是对传统村落属性和价值的认识,还是保护发展的具体措施,实质上都是在不断地消灭、异化这个基因库、这点滴脐带血。如果放任甚至推动这种现象的泛滥,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本来就千不存一的传统村落将被替换成一批批“打造”出来的“转基因”怪物。十数年后人一定会痛悔:我们暂时地得到了其实不需要的,却永远地失去了本来就拥有的!

 1、传统村落是中华血脉存续之战的最后阵地,且即将沦陷。

  我时常被一些问题困扰,比如: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人类社会逐渐步入生态文明阶段的今天,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究竟有何意义?保护传统村落,是为几个吃饱喝足了的人偶尔发发思古之幽情,而让村民们衣衫褴褛地住在阴暗潮湿的破房里?广袤的乡村大地上如果都盖满托斯卡纳风格、安全而漂亮的农房,难道村民们就不能安居乐业了?三百年前人们的突发奇想今天就作为文物保护,今天我们在村落里的胡作非为难道日后就不会成为文物而加以珍惜?如果我们人移民火星,难道还要建造飞檐翘角、勾头滴水的房屋不成……?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归根结底,就是:究竟要不要、要怎么保护发展传统村落呢?愚者千虑,夙夜长考,竟无一得。目前,我给自己的回答,大体如下罢:

     传统村落是中华血脉存续之战的最后阵地,且即将沦陷,我们必须战至最后一枪一弹。

让中华血脉得以生存延续,这不单是为了人自己,也是为了整个人类。生物多样性的损失让地球生态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因此人们甚至开始不遗余力地保护哪怕是过去被视为四害” 之一欲除之而后快的麻雀;同样的,文化多样性的损失,也会给人类社会付出难以忍受的代价。作为世界上几乎可以说是量最大面最广内容最丰富而且活着的遗产,传统村落是中华文明的基因库,其中留存的中华文化血脉,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可惜的是,人们对她的这种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足。

 传统村落中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血脉,也是治疗当代文化疾病的脐带血。看看我们的当代文化,那堪称集古往今来、东方西方文化缺陷之大成而催生出的怪胎,造成人与自然严重对立、人与人严重对立。今天的种种危机,比如生态环境恶化、经济结构失衡、食品安全等等,其实只是疥癣之患,真正的病因,乃是文化已经病入膏肓,整个社会的发展沦为动物欲望的低级满足,人们的心田逐渐干涸甚至肮脏发臭。我国的经济实力俨然跃居世界第二,可是我们的文化实力呢?支撑得起这样的经济实力么?财不配德,祸患立至。我们的国土疆域世界第三,可是我们的文化疆域呢?有多大?新修订的《国家安全法》加入了文化安全的内容,又是为了什么呢?史实明证,民族复兴,最根本的乃是文化复兴;国家的强大,归根结底是文化的强大;最根本的贫穷,是文化的贫穷,否则光有几个钱有什么用——当然,有钱了可以移民国外,但是人家除了在字典里增加些新的英文单词,如TUHAODAMA以外,还能给你什么好眼色么?

而我们拿什么来拯救已经濒临死亡的文化呢?用文化的脐带血来治!可能有人会嗤之以鼻,传统文化是精华还是糟粕且不说,就算它是精华,能治今天的病么?我想说:如果不能,那只是因为懒惰,懒惰到不肯去掉取脐带血中污染、提取鲜活的干细胞,懒惰到不肯下苦功去研究治疗的方法……对一群懒惰的人来说,又有什么是可能的呢?!

 毋庸讳言,中华文化的血脉存续,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首先是它有天生的缺陷不能持续不断地更新壮大,其次是1840年以来多次严酷打击几乎摧毁了它的上层建筑,接下来连续不断的各种运动则连它留下的废墟也给刨成了深坑,而当代社会的文化则正在往这个深坑里不停地倾倒垃圾污水。城市里几乎已经没有了文化血脉的残留,中华文化血脉仅存的些许基因片段,正在为数不多的传统村落里苟延残喘、朝不保夕。因此,为了拯救我们的文化,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我们必须守护住传统村落——这个中华血脉存续之战的最后阵地。

可是,就连这最后的阵地,也快守不住了。进攻不仅仅来自外面,也来自阵地内部,在内外夹击之下,阵地的沦陷,几乎毫无悬念。来自外面的进攻者五花八门,大到在楼市股市中吸血发胀的资本巨鳄,小到怀揣着些许退休金的老夫老妻;从具有推山填湖变造天地气概的开发商,到心里有些幽幽暗暗的乡村情怀的小文青,都逐渐被传统村落的天生丽质所吸引、或者被日益恶劣的城市生态所驱逐,纷沓而至,掀起了传统村落开发利用的浪潮。本来就千不存一的传统村落,在新的形势下又成为了一座座矿山,等待着被蚕食挖尽的宿命。而创作欲望强烈的规划师、建筑师、艺术家们也呼朋唤友,兴致勃勃地涌入传统村落,各显神通去指导、规划、设计、创作、打造,使得本来还算面目完整的传统村落,又沦落成这些才子佳人们长袖乱舞的试验田。内部的进攻则来自为了政绩而急于将村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干部,为了招商引资而不惜遇神杀神遇佛杀佛的领导,也来自为了改善村民经济条件而殚精竭虑谋发展的村镇长、来自为了过上城里人般的日子而迫不及待地与祖宗决裂的村民……

传统

 

 

 

进攻者五花八门,进攻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大规模的拆毁抛弃、整村搬迁村民旅游开发等等,是让人看得清清楚楚的正面强攻,现在各级政府正采取措施进行积极防御,可望有效;但隐性迂回的进攻,同样具有巨大的威胁却又容易让人们失去警惕——其中危害最大、最隐蔽者就是:在冠冕堂皇、义正辞严的思维的指导下,大搞传统村落的转基因式发展。传统村落最核心的价值就在于它是中华血脉的基因库、治疗当代文化病患的脐带血、民族文化复兴的基地,转基因式的发展正是瞄准了这个核心,因此杀伤是彻底的,一旦传统村落中蕴藏的基因被异化了、变造了,我们所有的工作,都将与我们的初衷南辕北辙,传统村落的保护,就将变得毫无意义。如果不警惕转基因式的发展,那么我们的工作做得越多、越努力,对传统村落的破坏,也就越广泛、越深刻,越难以挽回。

2、传统村落正被转基因式的发展迅速破坏

正因为对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和价值认识的模糊,保护在实践中容易沦为噱头,反而是在活化传统村落让村民享受当代文明成果等高尚而正义的口号激励下,以损害传统村落全局的、长远的、整体的价值来换取局部的、暂时的经济利益的发展,正在各地心急火燎地推进。这种发展的目标和手段,在事实上并不是以认真发掘、修复和发挥传统村落作为文化基因库和复兴基地的作用为要务,而是以迎合当前不成熟的市场心态、满足眼下畸形的社会需求为目标,为一时一地的利益而灭失、异化、置换传统村落中残存的基因片段——就是转基因式的发展。比起明目张胆的拆除、破坏,其对传统村落价值的危害更隐蔽、更深刻、更难防止,本就珍稀的传统村落,又面临着另一种巨大的威胁。

 借助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中心微信平台,向大家汇报《传统村落应避免转基因式的发展(1)》后,收到了一些意见,非常高兴、也十分感谢这样坦率、真诚的交流,获益良多。对于具体的意见,下文将有回应,这里先对在(1)中没来得及说的本文前提,作个简单的说明:

其一,这些杂感都是针对具有较高保护价值、留存数量极少而列入国家保护名录的传统村落而发,这是个基本前提。至于在空地上新建的村庄,整体复制一个英伦小镇、打造枫丹白露庄园什么的,也不见得就要坚决反对;又或者遍地“洋家乐”、精品民宿引来游客如织,创客云集大搞文创产品,如果能惠及老百姓,也是乐见其成——美丽,不可能单调地只开一种花。

其二,整个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工作,很有必要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二十年、五十年那样远的距离来分析,不能明察秋毫而不见舆薪。张家村要不要拔了水稻栽薰衣草、刘家坳要不要兴建乡村度假酒店增加村集体收入,是需要认真的分析研究,但那是另外一个层面的问题,应该一村一议。

其三,有人说,提什么基因库脐带血的未免太玄太扯了,别整这些没用的,还是多想想该怎么解决实际工作的困难吧。窃以为,正是因为还没有把这些“太玄太扯”的东西辨论明白,才导致目前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如果连战斗的性质、目标都没搞清楚,那难道不是打糊涂仗吗?暧昧不清的战略将会使一次次战术胜利汇集成一场总失败,不能不予以高度重视,讨论得再多也不为过——目前,甚至有人喊出了“遗产保护产业”的说法——老天爷!教育产业、医疗产业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其四,我们并不是食古不化的老顽固,非要把传统供在神坛上战战兢兢地顶礼膜拜;我们也不是头脑滚烫的义和团,非要盲目粗暴地反对这个反对那个。我们只是反对仅仅为了经济利益而背离传统村落存续的核心价值的种种做法。传统村落的旅游要不要搞?当然得搞,但是,必须是以价值发挥和传播为出发点来搞。我们必须对传统秉持敬爱之心,并且冷静客观地审视和分析它的优势和劣势,以探索更好的保护发展之路。

其五,我们绝不是地主恶霸,非要为了什么“知识分子”的“情怀”而压迫村民们继续过苦日子(谁要说我是知识分子我跟谁急)——但是,我们得非常、非常认真地想一想:什么样的日子才是好日子?城市里人那样的好日子?抖句洋大人的谚语:One mans meat is another mans poison。在居高临下、悲天悯人地要给人家“好日子”的时候,不妨先想想这个道理。 

其六,给大家汇报的这些想法,只是目前个人的、不系统、不严谨的“杂感”,想到什么就啰啰嗦嗦地说些什么,逻辑也很不严密,恳请大家继续批评指正——当前形势下,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是个复杂的、新兴的领域,参与讨论的人越多、争论越激烈、越坦率,对工作越有利。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随着乡村建设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近年来各种思路、说法如“农业工业化”、“土地流转”、“互联网+”、“创客下乡”等纷纷涌现;各种政策措施,如“美丽乡村”、“十个全覆盖”、“万村整治”、“三年上台阶”等纷纷铺开;各种资金、人员、技术开始涌入乡村开展实践(如有数据显示2014年乡村旅游的实际投资已增长到近千亿)……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令人振奋。就连过去被视之为包袱、弃之如敝履的传统村落,几乎在一夜之间,就忽然被重新发现了其价值,视之为奇货,成为眼下炙手可热的“资源”,掀起了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的热潮。正因为这股热潮的形成,才使得我们悚然警惕:传统村落价值特殊、留存极少,在所有的动作实施之前,都必须谋定而后动、三思而后行,否则一旦损失,就无可挽回。这其中最重要的“思”,就是对传统村落属性和价值的基本认识。

 那么,传统村落究竟是什么呢?于一个村民而言,也许是在邻居高大的砖房下面,屋漏墙塌却无力修缮的老宅;于一个村长而言,也许是上头发下来的诸多疲于应付的要求和村民们的种种怨言;于一个游客而言,也许是可以发在朋友圈里引起围观点赞的照片;于钱多得无处可去又不再炒楼炒股的投资者而言,也许是新的资金去处和利润增长点;于一个建筑师而言,也许是在日益萎缩的设计市场中,可以大展身手的又一舞台……可是,于整个民族而言,于2020年、2050年、2100年的而言,传统村落,又是什么呢?

      在今天这个历史的关口,在我们的经济实力已经跃居世界前列的背景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复兴将是关键中的关键。而我们的文化复兴,一方面当然不可能是于他处比如向西方“求经”; 西方文化与中华文化在历史上的根基本就相异,强行移植必然带来致命的后果,就像非得把A型血输给B型血的人一样。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也不可能是对传统的简单回归,而应该是在源远流长的中华传统文化优良基因的基础上,逐步塑造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才是必须全力保护传统村落的根本意义之所在。综合起来,传统村落就是:中华血脉的基因库、治疗当代文化疾病的脐带血、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的基地!

 在目前的形势下,只有明确并坚持这些基本认识,我们才知道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究竟是为何而战,才会有清晰的战略、正确的战术、恰当的动作。如果有意无意地忽视传统村落这一基本的属性和价值,认为其和普通村落的区别无非在于老房子多了一些、老生活还留了一些,那保护发展传统村落的整个努力就迷失了方向,种种做法也就无所谓对错——哪怕是把所有的传统村落都整成了华西村那样金条遍地的村庄,不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吗?

      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在一些地方的实践中,传统村落的基本属性和价值正在被有意无意地异化。要么轻佻地将传统村落当作一种高雅的玩物,要么功利地将其当作又一种摇钱树;总之保护和发展都带有强烈的功利动机。只不过有的比较邪恶,只是为了一己之私利;有的相对比较正当,是为了村民的好生活。但是,目的有高下、结果无差别,把传统村落的价值被剥离得只剩经济价值,而且是只对今人而言的经济价值,而且是这几年可能产生的经济价值。经济价值怎么套现?只有迎合当前肤浅的旅游市场、只有媚俗于眼下畸形的社会文化需要,一系列转基因的手段就此成为“发展”传统村落的不二之选。比起常见的建设性破坏来,这种转基因式的“发展”,因其“正义性”而更为隐蔽,大行其道,甚至被引为“范例”在各种媒体上大力宣扬,得到普遍的推崇和艳羡,更进一步坚定了各地以此为样板和方向,追求传统村落“发展”的决心。如果再不加以警惕,传统村落的“发展”,很可能就此走上了伤害其根本价值的歪路,我们辛辛苦苦搞“发展”的结果,就是得到了一堆不伦不类的转基因怪物,使得本来就和熊猫总数差不多的传统村落,就此彻底失去。

 那么,何谓转基因式的发展呢?为了明白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传统村落中蕴含的基因是什么。这些基因虽然近百余年来已给毁去了七七八八,但存量仍然可观,只是已经变得支离破碎、隐晦不明,非要花大力气、下苦工,持续不断地去逐村发掘、清理、辨析、凸显不可(国家其实应该将优秀基因图谱的绘制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否则光是泛泛地说传统村落是优秀文化的宝库,有什么实际意义呢)。若现在就要回答它们是什么,窃以为,可以用两个字来作为总代表,就是“耕、读”,形象一点就是“穷不丢书,富不丢猪”,书代表着精神追求,猪代表着农业生产。正是得益于“书和猪”的相辅相成,才使得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不断地遭遇铁蹄利箭、洋枪火炮的屠杀,以及种种邪恶黑暗、肮脏污秽的文化侵染之后,还能够顽强地生存到今天,使得中华文明成为世上唯一连续发展的文明。

 但是,在目前的保护发展实践中,所聚焦的、所用劲的,和以“耕、读”为总代表的优秀传统基因的保护、发挥不但几乎没有关系,反而因经济利益的为驱动,奋力以集东西方糟粕之大成的城市文化来取代“书”,以短平快的赚钱方式来取代“猪”——总之在事实上是不断地消灭、异化甚至伪造传统村落的基因。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夺其魄(精神文化的转基因)、变其质(生产方式的转基因)、异其髓(生活形态的转基因)、灭其构(营造智慧的转基因)、乱其形(乡村风貌的转基因)。

(待续……)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