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古村落之灵魂:留住“活态”村庄,留住乡愁记忆
发表日期:2015年8月7日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政葳

 

俯瞰古村落,一派宁静祥和气氛

乡愁是故乡的老树,任岁月悠悠依然枝繁叶茂

 

       过热的商业开发、快速城镇化的扩张、猖獗的偷盗破坏……诸多因素重叠,导致近10年里,国内古村落数量急减。

       科学地开发与活化古村落如何迈过一道道坎儿?在“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同时,如何让更多人记得住那份乡愁?

  “小村落就是大社会”

       “很多古村落地处偏远,早年研究这方面的学者不多,于是我建议学生们可以多做这方面的考察。可是,我们越研究越觉得复杂,越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谈及最初接触古村落研究的感受,矿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常江深有感触,“古村落里涉及的问题很多,包括人、自然、产业、生态等方方面面。一个小村落其实就是一个大社会。”

       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著名非物质文化研究专家冯骥才在2005年曾提出,古村落是中华民族最大的文化遗产,“比万里长城还要大很多”;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楼庆西也曾慨叹,“古村落保护,比保护一个故宫更难。”

       其实,两位名家的观点并不难理解。毕竟,万里长城、故宫只有一个,而古村落则星罗棋布,遍布全国。

       “故宫、长城的保护多是技术问题,而古村落是活态东西、是不断动态变化的。保护古村落不仅要保护古建筑,还要注重村落的活态传承,保护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并设法留住这些村民。”常江说。

       李培军也认为,古村落其实涉及了一个很大的生态系统,如果村落里的建筑算是硬件系统,那么传统风貌、村落发展史、姓氏文化、非遗项目、饮食文化、服饰特点等,都是不可或缺的软件系统,“单纯注重硬件保护,并不足以支撑村落的生存与延续。”

  与国外类似的经历

       2012年,常江到德国古村落的一次考察经历,让他感触颇深。“相比我国古村落过热开发,外国在这方面淡定很多。”常江介绍,在国外一些旅游型村落里,村民谋生手段呈多样化,真正专门从事旅游的居民并不多。

       日本的“一村一品”模式一直为业界称赞。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造村运动中,日本大分县便提倡了“一村一品”,以行政区和地方特色产品为基础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要求一个地方根据自身优势,发展一种或几种有特色的、有一定销售半径的拳头产品。这不仅带来了农业提升,也促进旅游业发展,以日本的汤布院町为例,这里人口不足1万人,每年却有数百万游客前来旅游。


       对比国内古村落开发与保护进程,上个世纪50、60年代,韩国、日本就开始加强了这方面重视;而部分欧美国家着手更早,二战以后便已开始了相关保护工作。

       “城镇化是历史的必然。其实我们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年欧美国家以及日本、韩国也都曾遇到过。”祁嘉华介绍,城市扩张带来农村消亡后, 对于这些国家同样不是福音而是灾难。比如,农田大量被占,导致国内农副产品供应减少,农副产品价格提高,城里人生活成本也随之大幅提高。

       “国外也是在工业化发展之后,享受着工业文明的同时,发现忽视了乡村发展。随后,国家呼吁并制定相应规划方案,政府部门高度重视休养生息,逐步推进生态修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助力被忽视的古村落重新焕发活力,让外迁居民逐渐回归自己的村落。”李培军说。
       保护!不能只剩下苍白的呼喊

       如何保障古村落科学地保护与活化?

       “要立法!”祁嘉华说,相比古城古镇,古村落数量更为庞大,而当下还没有针对性法律条例。文物贩子如此猖獗,甚至明目张胆地开着车盗窃,因为他们认为这不是文物,没有法律保护,这一点十分危险。只有有了法律保障,才能名正言顺地说古村落保护工作走向了正规,“立法虽然涉及诸多方面,但应该是时间问题。”

       2013年12月,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曾提出,城镇建设要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乡愁究竟在哪?“实际上,它就在我们的故乡。而我们故乡不在城市,而在乡村,在那些古村落……”祁嘉华说。

       “对古村落我们只喊保护,其实非常苍白!”常江认为,应该首先唤起全民对传统文化的挚爱和对古村落的充分认识,应该多角度调动社会力量,开发商、专家学者、政府部门、民间团体、村民、媒体形成一种氛围,深刻地认识乡愁的真正内涵。

此外,古村落活化留得人也十分重要。常江认为,地区经济发展应该和古村落建设结合起来,帮助当地居民在家门口创业、就业,这样他们才能安心建设家乡,才能防止村落空心化,留住那份乡愁。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不是这些村子太差,而是开发模式不适合。在古村落开发过程中,开发商、村民、专家、政府部门缺一不可。”“古村之友”全国古村落志愿者网络发起人汤敏说,以“古村之友”志愿者团队为例,它作为第三方志愿者平台,成为各方联合在一起的纽带,有利于实现各方优势的最大化。

       汤敏以广州增城区正果镇黄屋村为例,通过“古村之友”志愿者平台,为政府和投资商搭建平台,为返乡创客争取政策支持,激发更多创客回乡创业热情,也激发他们落叶归根、衣锦还乡的意愿,“现在已有多批创客表达了回乡创业的意愿,比如开发民宿、书院、手工艺等,这很大程度上能带动当地人就业,在保护古村的同时进行活化,在科学活化的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古村落。”

  【记者手记】

  留住那份乡愁

       今年春节,一篇《博士春节返乡手记》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乡愁的讨论……乡愁是什么?乡愁是一种情感,是我们对居住环境、成长环境的依恋和牵挂。


       而在快节奏生活中,我们每天的生活状态更多停留在了理性层面,理性地结交朋友,理性地考虑房贷问题,理性地面对工作。对于这份乡愁,我们往往表现地多了几分淡漠,我们给出的理由是——“我很累了”“我没有时间和精力回忆”。

       可是,每逢过年过节,即使没人提醒我们回家,我们也会自然地倦鸟归巢。这种吸引力,或许就是乡愁。

       乡愁,可能是独具地域特色的建筑,可能是家乡的风土人情,可能是古村里沿着泥瓦飘散的屡屡炊烟,也可能是妈妈手捧的糯米团、奶奶手捧的大红枣……

       或许在我们心中,对于乡愁的定义相同。不过,不管我们游荡在世界的哪个角落,别忘了在心里为乡愁留一个空间。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