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元代古村落沙涨村文化遗存调查纪略
发表日期:2015年9月23日      来源:中国文物报      作者:史骏 莫莉媛 董珊珊

   

       2014年6月,江苏省溧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对溧阳市元代古村落沙涨村的空间格局、宗族墓区、传统民居、绿化布局、池塘水系等进行了系统的田野调查。

  沙涨,原名沙溪荡,距溧城北郊六公里,为一处蓄水湖泊。随着时间推移,湖泊面积逐渐缩小,圈圩渐多,搬迁至此的移民开垦滩地形成自然村庄。从村内大家族偰、普氏的历史考证,沙涨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新疆吐鲁番盆地,居住着一个由蒙古高原迁入的古老民族回纥族,这个部族,在唐代走出了一位英雄人物——暾欲谷。暾欲谷是回纥族突厥部可汗的大臣,深得可汗信任,被任命为回纥宰相。唐中叶,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回纥族受到朝廷召唤,征战沙场,有力地支持唐军平定了安史之乱,受到唐王朝的册封。回纥族三换可汗,暾欲谷屡次为宰相,直至寿终。暾欲谷的子孙继承他精忠报国的遗志,在国家民族统一大业中屡立战功。合剌普华是暾欲谷的后代子孙,也是元军中的勇将。合剌普华生二子。长子为广德太守,他在溧阳沙涨村购置土地,把父亲合剌普华的墓从山东迁到溧阳。为了纪念祖居地漠北高原上的偰辇河,他以河名首字为姓,改自己的姓名为“偰文质”。从此,子孙世世代代延用此姓氏,常住溧阳,直到今天。
  一、历史文化遗存现状

  沙涨村整体呈现“古水、古村、古墓、古树”的风貌特色。古水,即沙涨村四周为护城河、沙涨河、溧金河、眭家河等河流环绕。古村,即沙涨村历史悠久,自元至治年间(1321-1323)始建村基以来,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其历史建筑清幽古朴,传统街巷形态完整。古墓,即沙涨村因墓建村,居住区与墓葬区毗邻,村西原有偰普两氏大坟,今独存偰家大坟,自元统三年(1335)偰文质将其父合剌普华迁葬于沙涨以来,已有679年历史。古树,即村中分布有各种大小古树名木,仅百年以上古树就有8棵,同时村内还有众多绿化林木,构成碧水环流、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沙涨村传统街巷主要分布于沙涨河北岸,街巷呈现“六巷二街”纵横交错的格局形态,纵向由东向西依次为东巷、大巷、中巷、楼巷、祠堂巷、普家巷,横向由南向北依次为前大街、后大街。街巷原为青石板路,后因村庄改造被水泥路取代。

  特色建筑有五桂坊、大阳门、永思堂、孝思堂、鹤庆堂等。其中永思堂与孝思堂相邻,皆位于今村前大会堂之后。西侧孝思堂,为普氏宗祠,始建于明初正统三年(1438),清咸丰年间毁,光绪二十二年(1896)复建。东侧永思堂,为偰氏宗祠,始建何年已无考,也为咸丰年间毁,光绪十六年(1890)复建,20世纪70年代被拆,现仅存遗址。鹤庆堂是一座典型的溧阳明清建筑,始建于何时已无考,但清光绪丙申年(1896)修撰的《普氏家乘》中已将其列入,表明该建筑至少应有118年历史。该建筑有两天井,不分厢房,但有前后之间,大门、侧门、边门,各相有异。此建筑风格独树一帜,既不同于徽派的明清建筑,也有异于苏锡的江南建筑。

  文物遗存有合剌普华墓,位于溧阳市溧城镇沙涨村西,原墓早年被毁,今存合剌普华墓志铭及志盖,安放在尚书亭内,合剌普华墓前直立文武官石像各一对。

  沙涨村现存基本完好的历史建筑43处,主要建于清代,集中分布于村内前大街以北。建筑风貌具有地方特色,少有院落,多为砖木结构。建筑屋顶均为硬山式,外表装饰简朴,粉墙黛瓦、清水脊、前后封护檐。木板门设有砖砌门楼,门楼多雕饰吉祥图案,简洁大方。立面开窗多为直棂,有拱形砖砌窗楣。山墙多开有高窗,以方形、扇形、六边形等为主。20世纪60年代左右,由于沙涨村人口扩张,村民在前大街以南另辟新居。风貌民居建筑沿着入村道路有序排列,风貌上与历史建筑保持一致。现存历史风貌比较完好的尚有18处。此外,还有桥涵码头、大码头、古井、石刻等遗存。
二、历史遗存保护与展示

  1. 保护工作

  自2013年起,文物部门和溧城镇政府启动沙涨村历史文化名村保护规划编制工作:一是对村中历史地段的土地使用、建筑使用、建筑年代、建筑质量、建筑高度等几方面开展调查和分析,并据此进行了建筑风貌的评定和历史建筑的划分。二是对村中历史地段的保护以改造基础设施,改善居住质量和环境为主。对于传统风貌较好、质量较差的历史建筑不改变外观特征,调整、完善内部布局及设施的建设,结合地段的改造期望值、用地结构、人口规模性质等不同特点以及市场情况,经营状况,采取多种保护更新方式和政策,使保护与更新、保护与利用有机结合,使历史地段既保持其文化特色,又保持繁荣和活力。三是通过对该村街区内的古街、古巷、古树、古井、古建筑的保护,突出宣扬维吾尔族(少数民族)偰、普家族与汉民族融合的不平凡经历以及复杂的演变过程。

  2. 保护工程

  以省级文保单位“合剌普华墓”修缮为主,带动周边环境整治,展示文物资源促进旅游服务功能。一是成立了文物保护管理小组,负责清除杂草,整治环境,方便行人出入参观。为了有效保护合剌普华墓志铭,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与沙涨村民共同建亭,安置合剌普华墓志铭及志盖,石刻文物更加安全。二是编制了墓区省级保护规划,规范了保护建筑修缮及保护环境整治的要求。三是启动了墓葬区的保护方案,对合剌普华墓冢的维修保护以现有墓冢改造为主,依据原有形制,恢复墓冢封土及石墙等。去除碑刻下后来添加的石龟,保留现有墓志碑文,迁走周边新建墓碑及杂乱的石碑,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文物本体的原状。

  3. 文物展示

  一是以墓葬区为依托,建立包括墓道、墓志、石刻等为主体的核心展示区,同时配备日常管理办公区,把合剌普华墓建成文化底蕴深厚的墓葬遗址景观区。

  二是保护并修缮村内古宅,保持其原有的布局形态,疏散村内部分居民,降低人口密度,整治村内的环境,保护传统街巷的比例尺度,街巷路面逐步恢复青石板铺设,限制机动车和摩托车的行驶。

  三是结合传统民居以小见大的绿化布局形式与空间轴线,通过步行街路线和池塘水系将水景绿地、转角绿地、空间绿地、庭院绿地等贯穿为统一的整体,创造一个自然、亲切的有传统民居及民族特色的古村落景观。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