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模式探索15—江西上饶市婺源县
发表日期:2023年11月14日      来源:传统村落博物馆      作者:

  “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

  婺源县位于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丘陵山区,层峦叠嶂,是历史上北方名门望族躲避战乱迁徙的首选之地。婺源县共有30个中国传统村落。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婺源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对中国传统村落珍贵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为支持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出台并实施了许多富有“婺源特色”的具体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01多方协作,专设机构保护传统村落

  2012年,婺源县委、县政府就成立了高规格的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名村、古建筑保护委员会,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保护委员会主任,分管县领导担任常务副主任,负责抓日常工作。保护委员会成员单位由住建、财政、文旅、文物、城管、自然资源等部门组成,每季度召开古建筑保护、传统村落农民建房联审联批会议,研究传统建筑修缮补助和传统村落农民建房问题。2022年10月,婺源出台了《婺源县古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方案》,进一步细化了传统村落的四种保护模式和传统建筑的八种分类保护方式,明确了各单位的职责,同时提高了领导小组级别,成立了由县委书记担任组长,县长担任副组长的传统村落古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领导小组,加大了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力度。同时,乡、村两级也成立了相应机构,同步推进传统村落保护事宜。婺源县还创新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工作机制,将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任务纳入每年对乡、村两级的考核内容和干部的离任考核指标,压实了保护目标和责任。

  02土地流转带动农业产业发展,促使农民增收

  在篁岭村,村落与有意愿的农户合作成立农村经济合作社,将农民土地进行流转,共同开发观光农业。同时,与农民形成经营上下游,实行订单农业生产。篁岭村四周抛荒的梯田也流转给公司,公司在每年支付流转费用的同时,雇佣当地农民,按公司制定的种植方案,用传统种植方式打造“千亩梯田四季花海”,收获的菜油、辣椒、皇菊、稻谷、果蔬等农产品,定向销售给旅游接待单位。村民也实现了生态入股、红利共享,走上村民参与共享的和谐发展之路。

  03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多方力量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婺源县成立传统村落投资管理主体,多方面筹措资金、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和“古村落所有权、开发权、经营权和管理权相分离”的原则,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到村落发展项目上,采用“三引三创”(即引进高人、引回亲人、引来新人,创设融资新平台、创立修缮新模式、创建魅力新古村)方式,通过合资、合作、租赁、承包、托管和转让经营权等市场化办法,拓宽引资渠道,吸引有专业实力、有情怀的企业、社会组织、城市居民、海外侨胞台胞等参与传统村落保护利用。

  04建设非遗保护中心、展览馆,传承传统文化

  近年来,婺源县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设立了婺源文化研究所和非遗保护中心机构,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和传承人队伍。同时,婺源建设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较好地展现了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成果。为切实保护、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 婺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还印发了《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扶持办法》,婺源县文旅局印发了《婺源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传习所)管理办法》,全县中小学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主题活动,营造了人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良好氛围,进一步推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640 (3).png

婺源傩舞 婺源甲路纸伞

  05民间投资,活化利用建筑的“延村模式”

  婺源县组织镇村和县直有关部门主动服务,为有意投资的客商和屋主“牵线搭桥”,促成双方达成意愿,由客商打造经营古宅民宿。或者引导村民通过房屋出租,发展古宅民宿旅游等方式,建立古建筑认领保护机制,广泛吸引民间投资,共同参与抢救古建筑资源。例如,婺源民宿第一人吴志轩,租赁传统民居九思堂40年,投资100余万修缮传统建筑打造高端民宿,开创了婺源古宅度假的“九思堂模式”。英国人爱德华夫妇在延村投资1300万元抢救性保护一幢濒临倒塌的传统民居,将这幢老宅成功打造成“天净沙” 民宿,深受中外游客喜爱。

640 (2).png

延村

  06疏堵结合 全面保护的“汪口模式”

  在汪口村,建设的新村用来解决从古村迁出的村民集中建房问题,县、镇、村三级投入资金建设新村的道路、雨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满足村民新村建房、生活出行等基础设施配套需求。同时,汪口村委会还争取县古建筑保护专项资金,拿出集体部分资金对古建筑进行全面维修,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既保护了古建筑免遭拆除,又解决了古村村民建房难问题。村落的河流、古码头、水口山林等地被安排了护水员、护林员24小时看护,使村落的历史环境要素得到了全面保护。

640 (1).png

汪口村

  07政府扶持,民间建设利用的“篁岭模式”

  在政府的引导扶持下,由民间资本策划、规划、建设,将篁岭进行了整村利用,打造成了村落旅游目的地。整村利用确保了篁岭原有村落建筑和古村文化的“原真性”,在此基础上对村落建筑和风貌进行保护、规划,提升了传统村落历史文化内涵,让古建筑、传统村落的生命得以延续,焕发新的活力。

640.png

篁岭村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