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重拾“被遗忘的角落” ——广西传统村落困境和出路调查
发表日期:2013年9月6日      来源:中国建设报      作者:宁国用
       人民网南宁8月27日电  现代新村拔地而起,传统村落悄然泯灭。在经济高速发展、城镇化不断加快的今天,承载着乡土建筑、民间文化等农耕文明的传统村落,似乎成为被遗忘的角落,正处于濒危甚至消亡状态。
       广西传统村落现状如何?面临哪些困局?出路在哪?就此记者调研了部分村落,采访了相关专家和部门负责人。

       现状:传统村落流失严重
       南宁市江南区江西镇的三江坡,是历代军事战略要地,拥有那城建筑遗址、小鼓岭汉墓、邕西古道、火楼岭烽火台、皇姑坟等众多文化遗址,共有69幢清代和民国建筑。然而,这座拥有600年历史、散发着古朴气息的古村,由于水土流失、缺乏日常维护等原因,很多古迹遭受破坏,不少古民居出现缺门少窗、墙体开裂、瓦面漏水等现象。
汇集武备文化、渡口文化的鹿寨县中渡镇,现存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古街巷5条,“城门——护城河——城墙”的建镇格局至今基本保留。近年来,随着收入提高,有些住户开始拆旧建新。一些年久失修的民居,已经成为危房无人居住。
      历史上曾有“小南京”美誉的灵川县灵田镇长岗岭村,也遇到同样的困境。虽然大部分的古民居里仍居住着村民,但由于缺乏保护意识,缺乏保护资金,疏于维修,随意改建,古建筑老化残损、人为破坏较为严重。
       同样,在临桂县的合峰村、平南县的上宋屯、扶绥县的旧圩等桂北、桂东南的古村落,很多古建筑遭受废弃,老屋大多陈旧不堪,亟待修缮维护。更令人堪忧的是,随着大量乡土建筑、人文景观等遭受破坏,村落的非物质遗产也在严重流失,很多富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歌谣、工艺等非物质遗产难以延续。如素有“画扇之乡”之称的阳朔福利镇,由于商业意识侵蚀,画扇日趋机械化,千百年来的手工艺正濒临失传。据统计,目前广西约有18万个自然村,但传统村落仅存277个,其中69个列入传统村落名录。长期研究古民居建筑和传统村落保护的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原副院长朱涛担忧,“古村落是传统文明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区完整的古村落所剩不多,纳入国家和自治区保护的更少,这意味着我们的农耕文明和历史文化遗存正大量遗失。”
       困局:新旧生产生活方式的矛盾凸显
       事实上,近几年来,广西通过实施城乡风貌改造、名镇名村建设、村镇规划集中行动、特色民居塑造等,一大批富有地方特色、民族文化的古村落得到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但传统村落保护点多面广,实施起来面临多种困局。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管理处处长彭新唐介绍,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分布在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设施差,生活水平低;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认识不足,只重经济利益,而轻社会价值,缺少保护规划和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加上各级财政预算都没有专项保护经费,导致大量古村落得不到有效保护和维修,濒临消失之危。
      朱涛认为,我们许多古村落荒芜衰落,关键是无人居住和使用。随着原住居民逐渐迁出,古村的生活气息、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逐渐流失,最终将变成一个空有历史建筑、缺失文化内涵的空壳村。“这里面有现实客观原因,但核心还是认识问题。”
      记者调研也发现,进入工业化城镇化时代,农村新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需求与农耕时代生产生活条件的矛盾日益突出,古村落的居民对生存现状条件越来越忧心,迫切需要改变旧的生产生活方式。为此,村民特别是年轻人或外出打工,或外迁择地建新居,或进入城镇居住和就业,很多古村落逐渐沦为留守村、空心村。无人居住,年久失修,日晒雨淋之下,大批古村落历史建筑破败,民间风俗、传统文化等日渐瓦解和流失。在临桂县的合峰村、褚村等古村落,房子依山而建、高低错落的人居景致,正遭遇数百年不遇的变化。近几年,村民陆续搬迁至山坡下的公路旁等地势平坦的地方,建起一幢幢崭新的钢筋水泥楼房。
       出路:先保护后利用
       制定传统村落调查、验收和审核方案,成立自治区、市、县三级联动工作机构,举办一系列培训班,开发广西传统村落调查信息系统,建立省级信息平台……2012年国家启动传统村落全面调查后,广西传统村落抢救保护工作正式铺开。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吴伟权介绍,下一步,将分级建立传统村落名录和档案信息库,制定指导意见,同时通过专项研究、规划编制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传统村落保护制度化、常态化。建设新农村,往往与古村保护存在一定矛盾。专家建议,新农村建设不能把古村落推倒重来,而是在保护村落格局、风貌不变的前提下,对古建筑、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修缮,让历史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其他建筑应按照保护规划,根据现代生活的需要进行内部装修。与此同时,注重传统村落的环境卫生整治,把电线、污水排放、自来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好,加强古村落自然地理环境的保护和整治,因地制宜地发展农家乐旅游、生态旅游和家庭手工业,培育企业、集体加农户的农村特色产业,赋予传统村落新的活力。
       “传统村落保护是一项庞大、复杂、系统的工程,需要人才、资金、物质的投入和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注,尤其需要政府主导、群众参与。”朱涛呼吁,“广西传统村落弥足珍贵,而当务之急是先保护、后利用。”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