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新机遇下的民俗摄影切莫流俗
发表日期:2014年7月8日      来源:中国摄影报      作者:陶立璠

       本世纪初,民间文化抢救工程启动时,冯骥才曾呼吁对民俗文化进行“地毯式普查”。但是这种民俗普查单靠民俗学者的努力,是很难胜任的。它不仅需要一支专门的学者队伍,还需要一支经过专门训练的从事民俗摄影的队伍,这样才能做到文本和图像相结合,才会接近“地毯式普查”的要求。问题是如何组织和协调这支队伍投身到民俗文化摄影,使形式与内容完美结合,即形式是摄影的,内容必须是民俗的。由此涉及到民俗学与民俗摄影的关系;涉及到摄影对民俗学知识和理论的追求。这对提高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具有重要意义。

 

      说到民俗摄影,首先要了解什么是民俗。关于民俗的定义,自从民俗学(folklore)诞生后的 160多年来,许多学者都想给民俗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是没有哪个学者给出过满意的答案。民俗说到底是一种生活方式。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东西,要把它准确地定义,形象地描绘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对民俗定义,既取决于民俗本身的性质,也取决于学者们对民俗文化的真切感受。民俗摄影就是要记录人们的这种生活方式,包括物质的(如生产、交通、饮食、服饰、贸易等)、社会的(如村落、家族、岁时节日、人生仪礼、社会组织等)、精神的(如宗教、信仰、巫术、禁忌、口头传承等)生产和生活方式。民俗既然是一种生活方式或者行为模式,这就要求民俗摄影家要深入生活,在田野作业中完成拍摄。学会用镜头记录和阅读民众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民俗学历来强调民俗学是两条腿的学问,而民俗摄影则是两条腿的艺术。民俗摄影正是要通过摄影这种艺术手段,记录和再现民俗生活。民俗既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摄影家的镜头应该对准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

 

       民众的生活是不分类的,是一个混沌世界,纷繁而多样。“俗随时变”又是民俗发展的客观规律,特别是在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时代,传统民俗常常受到时尚的冲击,迅速变异和消失。在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时期,留住历史、留住记忆,显得特别的急迫和需要。民俗曾是我们守护千年的精神家园,今天重提守住精神家园,不仅是为了使后人知道我们的前辈是怎样生活和思考的,更重要的是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增强民族凝聚力。而民俗摄影无疑是留住历史记忆的最好手段,它可以通过形象记录,展现历史的和现实的生活场景,直观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自本世纪开始,国家下大力气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即民俗文化遗产)的目的之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为民俗摄影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也为民俗摄影创造了绝佳的时机。目前国家已经建立了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保护名录体系,仅进入国家级名录的项目就有 1200 多项,国家级传承人 2000 多人,这些都是民俗摄影的重点对象和题材。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同时,目前国家又启动了传统村落的保护。这同样为民俗摄影扩大了绝好的题材。传统村落和古民居保护是当前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整体性很强的工程。在古村落保护中,重视村落建筑群的样式、建造技艺是很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古村落是基层社会的文化空间。古村落是一个建筑群,但它不是一个被闲置的建筑群,那里还有居民生活。一切民俗活动包括家族兴衰史、村落的传说故事,都是保护不可或缺的内容。如此丰富的内容,通过摄影的手段加以记录,是很有价值的工作。历史价值、文化史价值、审美价值融于其中。民俗摄影者应该明白,你拍摄的每一张照片,是否都体现了如上的价值。民俗摄影是记录民俗文化的手段,目的是通过摄影表达摄影者对民俗文化事象的表象认识和审美判断。所以不在于你拍摄了什么,更重要的是你为什么拍摄,以及通过画面你想告诉人们什么。这就涉及到对拍摄对象的历史做口述史记录,使文本和画面做到相互补充。这一点恰恰是民俗摄影者所忽略的。民俗不是僵化了的东西,它有自己的演变历史、演变脉络,所以当你将镜头对准拍摄对象时,一定不可忘记用文字记录它的历史足迹。

 

       民俗摄影是一种理念的表述,它所涉及的内容极其丰富,其中田野作业必不可少。民俗摄影者应该是出色的田野作业者,田野作业是民俗学者的必修课,也是一种专业的训练。在民俗摄影队伍中,摄影技巧的训练可能是很多的,许多摄影者的设备是一流的,拍摄技巧也很高明,但是有关田野作业的训练则很少。所以只能拍摄一些表面的、浅层次的东西。以为拍摄的对象是民俗,就是民俗摄影,这种对民俗摄影的理解是肤浅的,更不要说很多的民俗已经成为了事实上的民俗表演……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