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电话:
(Tel)86-022-27400263
(Fax)86-022-27407360
联系地址:
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路92号
(邮编300072)
邮箱地址:
chuantongcunluo@126.com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0年
潘鲁生: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保护
发表日期:2014年11月25日      来源:新华网山东频道      作者:潘鲁生

   按: 2014年11月17日至19日,由民间文艺家协会、福建省文联和宁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传统村落文化遗产保护高峰论坛”在福建屏南县举办,来自建筑学、民俗学、民艺学、社会学、传播学界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传统村落保护的深层次问题进行了研讨。传统村落的文化发展问题倍受关注。

 

       一段时期以来,传统村落遭遇着历史性的老化,也遭受到破坏性地开发,同时还有一个更加致命的问题,就是传统村落本身的空心化。观念改变了、习俗消失了、人去楼空了,照此发展,还会产生相似的后续问题,最严重的是失去家园的归属感。所以,传统村落保护非常紧迫,寻找城镇化发展与传统村落保护的平衡点,关键在于对文化的认识。要留住传统村落,还得留住它的内容,留住它的生态,留住它内在的生机和活力。我们必须从文化生态系统的角度看待传统村落,从保护文化生态系统的综合与纵深层次上保护传统村落。

       从目前有关研究与实践成果来看,传统村落保护正在推向深入,从物质形态的建筑向非物质形态的文化内容深化,从传统的村落样态向内部治理结构、礼俗维系、文化传播、产业样态等纵深层次深化,从静态的标本式的紧急抢救向可持续化的发展转化,同时,村民的立场和力量、政府的决策和作为、专家的研究和建议、公众的认识和参与,被更加充分地融会在一起,逐渐形成共识和合力。从更深的层次上,梳理厘定传统村落在当代生存和发展的根脉、肌理和机制,把握文化作为聚落的核心凝聚力变得更加关键。

       应该说,传统村落历经成百上千年发展,是一种血脉相连的生命机体,是一种具有丰富性的生态系统。如果一个生命体的新陈代谢出了问题,就很难再谈成长和发展。所以当村落中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们内心的信念和认同等,受到了冲击,发生了改变,甚至遭到消解和置换,原有的村落样态会发生改变。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当有形或无形的习俗、道德、技艺等凝聚性的力量离散了,传统村落会面临危机。必须从更深的层次上寻求复兴传统村落内在的生命力。

       例如,传统手工艺等能否作为一支重要的生产力量,作为农村的文化产业形态,涵养乡村文化的水土,并提供生产生活的支撑,应当因地制宜加以研究和探索。我们国家丰富的传统手工艺资源大多存续在乡村,做好手工艺的原生态发展,使之成为生产生活的一种重要维系,形成传统村落的新的凝聚力和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因为城镇也好、村落也好,要良性、可持续地发展,还需要有生产、生活的内在支撑。具体可从文化的高度进行保护规划,从政府的角度加大基础建设,从村民的角度发展相工艺文化产业,从少数民族的角度营造村落扶贫计划。

       总之,既要把传统村落纳入民族文化大的文化系统加以认识,也要在具体的保护实践中剖检厘清村落文化生态的内在肌理,专家要研究具有可行性的保护措施;地方政府需加大保护力度、加大基础设置建设、加大对村民的在生产生活的安置;同时,村民是最大受益者,也是保护传统村落的责任人,制定保护措施要充分征求村民的意愿,充分研究和论证保护措施和发展规划,充分了解保护传统村落与抢救农村文化迫切的社会问题。同时,要充分利用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机遇,做好传统村落的文化规划、建设改造规划、村民生产生活规划。发挥政府主导、专家参与、村民受益的基本原则。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可参考国外国的做法,进一步明确保护的概念和范畴、以及保护什么、怎么保护等问题;进一步明确政府所扮演的角色、发挥的作用、起到效果;另外明确村民是受益者更是责任人;还有专家由什么领域组成、他们扮演什么角色、如何科学论证才能符合持续发展等等。

       传统村落保护经历了从物质文化遗产到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展的过程,还要进一步向文化生态层面深化,把传统村落的文化生态保护和发展落到实处。

Privacy protection traditional village net all rights reserved Tianjin ICP card 05004358-6
隐私保护 传统村落网 版权所有 津ICP备05004358号-6

津公网安备 12010402001027号